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茶叶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食品饮料 > 茶叶
    东周钱币的单位名 称“釿”、“两”、 “朱”如何起源?
    2024-05-26 信息编号:1359472 收藏
东周钱币币文上常见“釿”、
“两”、“朱”等单位名称,笔者认
为,它们名称的来源与西周集市中切
割竹筒契约有关。
《周礼》记载,西周集市的商品
都是明码标价的。西周时期的商品用
缝在布条上的贝币(朋)来标价,而
一笔交易后,贝币价签就被撤下。买
家若须退货,又如何证明其价值呢?
倘以切割竹筒的形式作为契约真实
存在,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当时,物品的价值可能用切割竹筒
的片数来记录。“朱”与“两”多出
现在圜钱上,一般来说,十二朱为一
两。笔者推测,待切割的竹筒契约应
为两节长,故称作“两”。两节长的
竹筒可横向切割成均匀的12片,每片
可视作“一朱”(“朱”以一棵竹子
的单位名称命名,可读作“株”),
两节竹筒全部切割完,即表示价值为
“十二朱”,即“一两”。切割完一
节竹筒,表示价值为“半两”。
视,角,再,放,到,切,割,工,具,上,,
“,质,”,、,“,剂,”,在,后,来,被,称,作
“釿”。《说文解字》:“釿,剂断
也。”这证明“釿”即表示用剂切断
物体。那么用“剂”切割完一节竹
筒,则可视作价值为“一釿”,即六
朱;切割完两节竹筒,价值为“二
釿”,即十二朱;切割完半节竹筒,
则其价值为“半釿”,即三朱。而
战国布币面文的确只有“二釿”、
“一釿”和“半釿”三式。所以说,
“釿”、“两”、“朱”原先都应是
纪值单位,后来才演变成重量单位。
燕、齐及戎狄地区多用契刀作
为切割竹筒的工具,他们的纪值单位
为“券”。战国后期的齐国通行圆
钱,面值即有“化(券)”、“四化
(券)”和“六化(券)”三式,分
别表示用契刀切割出一片、四片和六
片竹饼,这样就分别得到“一朱”、
“四朱”和“六朱”的价值。依据其
面值范围估计,齐国甚至所有流通
刀币的地区,其竹筒契约可能只有一
节长。·,12,·
东周钱币,鉴藏知识问答
楚国金版
倘若将残缺的金版补齐,其形酷似纵向剖开的竹筒。
文字在民间出现后,价值以文字
形式被铸在钱币上,或以制式不同的
钱币表示价值,原先竹筒契约纪值的
功能亦被取代。
  • 为什么说东周圜钱的 形制源于竹筒?
    如果“质”、“剂”和契刀在集市上是切割竹筒的工具,并且到东周时期,发展成为布币和刀币的话,那么空心竹筒被切割成中心带有圆孔的环状竹饼,其形恰好似东周时期的圆孔圜钱,故圜钱很可能就是仿竹饼之形...
    05-26
  • 那么契券在西周的集市上是如何 使用的呢?
    史书虽无记载,但笔者从空首布与刀币的形制,结合后世契券制度,试将西周集市交易中的契约制度复原出来。空首布和刀币都是带有弧刃的,所以它们都应该是切割类似圆柱形物体的工具。古代多以竹筒作为信物...
    05-26
  • 西周集市上是 如何使用“券”的?
    西周中原地区出现的“质”、“剂”,被郑玄解释为“长券”和“短券”,这与当时戎狄地区流行的契刀有异曲同工之妙。《战国策·齐策》所载“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中,冯谖到薛地为孟尝君收取息钱时,还要...
    05-26
  • 为什么说日常使用的青铜削刀, 会发展为“商品券”性质的刀币?
    齐国刀币上末尾一字过去常认作“化”,现在普遍被读作“刀”。笔者观其字形,左从刀,右边所从之形似卷曲的手,可隶作,故应读为券。《说文解字》里说:“券别之书,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即为避免赖账...
    05-26
  • 为什么说刀币的原 型是契券?
    据考古资料,刀形币源于燕国及邻近燕国的戎狄族部落。刀形币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为狄族部落所铸,币形取象于青铜削刀。...
    05-26
  • 用茶渣擦家具去污好吗?
    茶渣巾含有脂类、挥发油等油性成分,还含一些微量元素。所以,f}j茶渣水洗擦镜j、玻璃、门窗、家具等,不但去污效果好,而且还呵使表面光滑亮洁。一些炊具的污垢,口久用1般力+法难以洗净时,其表面可用茶渣...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