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明确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2023-07-24 信息编号:1258307 收藏
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要 
废除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和货币,主张统一调拨劳力、资金和产 
品,即实行产品调拨制度。会议指出,这种主张是十分错误的。社会主义阶 
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废除商品生产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不能避开 
一切还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规律等经济范畴,应该利用它们,使它们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商品生产不是 
消灭的问题,而是要大大发展。为了团结几亿农民,也必须发展商品交换, 
废除商业,对农产品实行调拨,实质上就是剥夺农民。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 
的经济法则,对于社会产品,只能实行等价交换,不能无偿占有。大队与大 
队之间、大队与公社之间、公社与公社之间以及公社与国家之间,在经济上 
都只能实行商品交换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会议还明确指出了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性质。这种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们是在社会主义公 
有制基础上有计划进行的,而不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基础上无政府 
状态进行的;有人企图过早地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早地否定商品、 
价值、货币、价格等经济杠杆的积极作用,是错误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不 
利的。 
    在会议期间,毛泽东还建议广大干部认真阅读斯大林的 《苏联社会主义 
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3版。 
理论界也开展了对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以及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等问题的 
研究和讨论。这些都对于澄清混乱思想,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三)纠正平均主义和“共产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关于人民公 
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 (草案)》中规定,要承认队与队、社员与社员的收 
入可以有合理的差别,就是说,要纠正平均主义、“共产风”、吃饭不要钱 
等混乱现象。为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还具体规定,工资制应把评工记分和 
评定工资级别结合起来,供给制应有所限制,有的公社还实行“定工吃饭, 
旷工缴钱”的办法,对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和老人、儿童则仍然实行供给。1959 
年人民公社夏收分配时,还规定,分配给社员的部分,应占收入的60%左右。 
-----------------------  149-----------------------
认真执行包产、包工、包成本的三包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推行工资制与供给 
制相结合的制度,在分配给社员的收入中,工资部分要占60—70%左右,供 
给部分占30—40%。这些措施虽然还说不上是完全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但 
对于纠正吃大锅饭什么都包下来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还是起了一定作 
用的。
  • 关于人民公社的整顿
    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起到1959年7、8月份庐山会议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并纠正所出现的错误。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着重解决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混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集...
    07-24
  • 运动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及其反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曾有所发现和察觉,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但是,庐山会议后所开展的反右倾运动和新的“大跃进”,使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断,国民经济又重新陷于严...
    07-24
  • 生活集体化
    分配上大搞平均主义,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大办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幸福院等公共事业,实行工资制和粮食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到1958年底共建立公共食堂340多万个,各种托儿组...
    07-24
  • 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和原来的农业社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一个生产单位,同时又是一个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它“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是乡政权和社管委会合并为一。在生产上,它是全公社的组织者和领导...
    07-24
  • 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是一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政社合一的组织,它的规模和范围比原来的农业合作社要大的多。原来的农业社,初级社只数十户,高级社一般也只有一二百户,而人...
    07-24
  • 人民公社的特点
    人民公社化实现后,1958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农村实行“两放、三统、一包”的新政策。“两放”即国家在农村的商业、粮食、财政、银行等机构、人员下放给公社领导和管理,这些单位的财产...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