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热汇!
发布信息
教育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大热汇 > 商务服务 > 教育培训
    第二项议程未获进展和中国在会谈中的积极建议和基本立场
    2023-07-26 信息编号:1259043 收藏
由于 
美国坚持其在中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有所谓“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的侵 
略逻辑,实际上使第二项议程根本无从取得进展。会谈出现时断时续的停顿 
状态。 
     为了使中美会谈不致成为无意义的拖延,为了促进会谈的进展,中国方 
面在1956年8月21日建议开始讨论“禁运”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协议声 
明草案。草案规定,中美双方“应该各自主动采取措施来消除目前阻碍他们 
两国之间的贸易的障碍”。美方并无诚意讨论“禁运”问题,因此它把就“放 
弃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协议作为讨论“禁运”问题的先决条件。这就实际上 
拒绝了讨论“禁运”问题。 
     接着,中国又在1956年9月22日提出了关于促进中美人民来往和文化 
交流的协议声明草案,草案说明,为了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了 
恢复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中美双方“将备自主动采取措施,来消除目 
前阻碍他们两国人民自由来往和进行文化交流的障碍”。但是,美国仍以双 
方还未对“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协议和还有少数美国犯人在中国服刑为借 
-----------------------  97-----------------------
口,拒绝讨论这个建议。美国采取这种态度,表明它蓄意要使大使级会谈得 
不到任何进展。 
     中国政府为促进中美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曾经作了多次努力。1955 
年,中国赴西欧演出的艺术团同美国人人歌剧团在西欧取得协议,进行相互 
访问演出,由于美国政府阻挠未能实现。1956年8月,中国政府先后批准三 
批美国记者访华。但是美国国务院立即发表正式声明,禁止美国公民 (包括 
新闻记者)访问中国,以致三批记者未能成行。1956年底,有少数美国记者 
不顾美国政府禁令来到中国,美国政府却宣布取消了他们的护照。1957年8 
月,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的美国青年代表41人在联欢节结束 
后,到中国进行访问。中国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他们,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经过同中国人民的接触,他们发现,在和平和友好方面,中美两国人民有着 
广泛的共同点。他们回到美国后,有些人遭到美国政府的政治迫害。 
     由于阻碍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遭到世界舆论的反对,美国政府乃在 
1957年8月22日宣布“在试验基础上”允许24家美国新闻机构(以后增至 
26家)派记者到中国采访,规定他们来中国的任务是搜集情报,美国政府同 
时还声明美国不会给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中国人以互惠的签证,以显 
示对中国采取明显的敌视态度。同年8月26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观察家 
评论,提出:美方的片面决定,是中国所绝对不能接受的。9月12日中美大 
使级会谈时,中国代表提出了中美两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准许对方新闻记 
者到各自的国家进行新闻采访,以便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声明草 
案,美方代表以美国的“移民法”不能保证这样的互惠为借口,不考虑同中 
国达成这样的协议。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人鲍惠尔等在上海出版的 《密勒氏评论报》报道 
了美国侵略朝鲜和中国,在朝鲜和中国进行细菌战以及破坏朝鲜停战谈判等 
罪行。鲍惠尔回国以后,美国政府于1956年4月以“煽动叛乱罪”控告鲍惠 
尔等3人。由于被告的证人大部分在中国,受理此案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北区 
法院于1957年9月致函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要求对这个案件给予司法协 
助,包括帮助被告律师在中国收集证人的证词。1957年11月,美国国务院 
发给在中国服刑的美国犯人的直系亲属到中国探监的护照,同时,也给鲍惠 
尔案辩护律师威林发了护照,以便在中国收集证词。但是中美两国之间并没 
有关于司法协助的协定,而且上述要求也不是根据国际惯例通过外交途径提 
出的。中国司法部不得不把美国地方法院的要求退回,但表示,如果中美两 
国政府同意缔结一项关于司法协助的协定,中国方面对上述要求可予以考 
虑。 
     1957年12月12日中国代表在中美大使级会谈时,主动建议中美双方举 
行谈判,以便就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彼此给予司法协助的问题达成协议,但 
是美国方面拒绝对中国方面提出的有关协议声明草案作任何考虑。两国间的 
司法协助也就无从实现。 
    就在1957年12月12日中美大使会谈第七十三次会议上,美方代表约翰 
逊通知说,他已调任,美国政府已委派他的助手马丁为美方代表参加今后的 
会议。美国委派不是大使级身份的马丁为代表,显然是不符合中美双方协议 
的规定的。中国代表王炳南当即指出:中美两国举行大使级会谈是中美双方 
协商的结果,一方不能任意加以改变。因此,双方在这次会谈中,没有确定 
下次会谈的日期。其后,虽然中国方面一再催促,要求美方尽早指派大使级 
-----------------------  98-----------------------
的代表,但是美国却采取拖延伎俩,使会谈长期停顿下来。 
    至此,人们可以看出,中国对于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认真对待,并抱着积 
极态度;而美国则是多方刁难,缺乏进行会谈的诚意。本来是美国别有用心 
地提出含糊的所谓“放弃使用武力”问题,但当中国对此提出合理的声明草 
案供讨论时,美国却无理地予以拒绝。美国始终企图为其军事力量侵入台湾 
和台湾海峡地区取得合法地位。中美大使级会谈正是在台湾这个主要问题上 
被美国长期阻挠,才陷于长期停顿的状态。但是,当中国主动提出一个一个 
次要一些的问题谋求解决时,美国竟也一再予以阻挠,达不成任何协议。这 
些具体问题,从“禁运”问题、促进两国人民来往和文化交流问题、两国新 
闻记者互访问题,直至平等互惠基础上的司法协助问题,如果得到公平合理 
的解决,本来是可以为中美之间的根本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的。会谈过 
程充分说明,中国愿意为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作出努力,而美国则相反。 
美国装出的和平姿态,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它是既不愿改善中美关系,也不 
愿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可是,美国又害怕承担破裂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责任, 
因而拖延和停顿会谈,成了美国唯一可以依赖的战术。 
    面对美国在会谈中的阻挠破坏和无理纠缠,中国在具体对策中,不论是 
主动倡议还是揭露对方阴谋,始终坚持两项基本原则:第一,美国政府保证 
立即从中国领土台湾省和台湾海峡地区撤出他的一切武装力量;第二,两国 
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和平共处。 
     中美会谈开始以后美国对华“禁运”政策的破产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 
举行,使得中美之间有了一条谈判接触的渠道,并使得中美之间因美国的战 
争威胁而造成的非常紧张的关系有一定的缓和。会谈的进行使人们看到,中 
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反对美国的欺侮和威胁,又主张和平解决国际 
争端:中国是个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国家。正是如此,美国的反华宣传在世 
界人民中间更加失去市场;借反华以制造国际紧张局势和限制西方国家同中 
国交往的做法,即使在西方国家中,也日益失去骗人的所谓“道义”的力量。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虽然在会谈中拒绝讨论“禁运”问题,他们的对华 
 “禁运”政策事实上却不能照旧执行下去了。这可说是中美大使级会谈客观 
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这是违背美国政府的心愿的。 
    所谓“禁运”,在新中国建国前夕即出现。当中国人民武装解放了沿海 
大城市天津、上海等地以后,美国就支持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实行封锁,来 
华外国船只经常被炮击、轰炸和扣留。美国政府还同英国政府协议,禁止将 
战略物资运往中国。1949年11月,美国设立了一个巴黎统筹委员会,最初 
是不公开的,参加的有15国:美、英、法、意、西德、荷、比、卢、挪、丹、 
希、土、葡、加拿大和日本,专门负责管制对苏联和东欧新民主国家的贸易, 
后来也管制对华贸易事宜。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实行了全面禁运,并 
不准美国人来中国。 
     1951年5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对朝鲜、中国禁运案。对中国实施禁 
运的国家,除了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民族主义国家。1951 
年10月26日,美国通过巴特尔法案,规定:接受“美援”的国家如果将战 
略物资运往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即取消对他的军事、经济和财政的“援 
助”。在美国的压力下,到1953年3月时,共有45个国家对中国实施“禁 
运”。但是,即使在朝鲜战争期间,对中国的禁运实际已被打破,例如:1952 
年10月中国同锡兰的五年贸易协定,规定锡兰将橡胶售予中国,而橡胶则是 
-----------------------  99-----------------------
  明显的战略物资。在朝鲜战争期间,同中国保持贸易关系的还有其他民族主 
  义国家,至1953年后更是日益增多,对中国“禁运”实际是办不到的。 
       中国的经济建设采取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同时,中国赞成在平等互利 
  基础上同外国进行贸易。美国政府敌视中国人民,对中国搞“禁运”,中国 
  坚决反对。但是,所谓的封锁禁运,不但在政治上丝毫不能影响中国在国际 
  舞台上反对美国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坚定立场;在经济上也不可能如美国 
  政府所设想的给中国以如何严重的损害。事实上它倒是反过来给予资本主义 
  各国的经济以很大的影响。1951年5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斥责美国操 
  纵联大非法通过对中朝禁运案的谈话中指出,“一切追随美国对中朝两国实 
  施禁运的国家必须负起他们敌视我国行为的全部后果”。还指出,美国政府 
  正在利用这个非法决议,“破坏世界市场的正常关系,压低某些原料的市场 
  价格,以便将这些原料独占在美国军火商人手中,并操纵这些原料的生产国 
  家的经济命脉。一切爱好和平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不能不警惕美国这个阴谋”。 
       对于美国加于中国的“封锁”、“禁运”,中国还利用来加速中国摆脱 
  经济中的半殖民地依赖性。1951年10月23日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上说:“帝国主义者的‘封锁’和‘禁运’正好被我们用以肃清在中国的经 
  济中的半殖民地依赖性,缩短我在经济上获取完全独立自主的过程,而真正 
  受到打击的,反而是他们自己。美国的 ‘经济封锁’,也加速了我们清算美 
  国在中国的经济特权的过程。”事实是,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 
                                              ① 
  占对外贸易的75%,到1952年仅占28%。中国摆脱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 
  半殖民地依赖性,其速度是很快的。因此,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就可以明确指出。“事实证明,实行这种 
  禁运和歧视政策的结果,是与它的倡议者的愿望适得其反的,因为受到禁运 
  的损害最大的并不是中国,而是那些执行美国这一政策的国家。” 
       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以后,美国强制其他国家对中国实施“禁运”是更 
  困难了。1956年5月,英国引用“例外程序”对中国取消橡胶禁运。所谓“例 
  外程序”,是指参加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国家,如果认为合乎它的极关重要的 
  国家利益的时候,可输出一些“禁运”物资。同年9月间,日本也引用“例 
  外程序”而向中国扩大输出项目。1957年4月20日,美国被迫同意放宽关 
  于战略物资对中国禁运的项目,只是仍宣布美国单独对中国禁止一切贸易。 
  接着,至1957年7月止,英国、比利时、西德、法国和日本也都宣布放宽。 
  1957年6月6日,英国海军部宣布,英国军舰准备保护任何同中国进行贸易 
  的英国商船。1958年9月,顽固反华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又一次宣布,在战 
  略物资国际货单方面又作一些放宽。事实上,对中国的“禁运”是破产了。
  • 第一项议程协议的达成和美国的破坏
    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第一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谈的中国方面是中国驻波兰特命全权大使王炳南;美国方面是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特命全权大使尤·阿·约翰逊。在会谈的第一次会议上,中...
    07-26
  •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举行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总理周恩来就缓和远东紧张局势问题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周恩来的声明获得了全世界一切公正舆论和...
    07-26
  • 第一次亚非会议后至莫斯科三月会议期间的对外关
    系(1955年5月—1965年3月)第一次亚非会议作为前阶段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胜利的总结,给予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以极大的推动。会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的高涨。从1954年11月起阿尔...
    07-26
  • 中国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签订
    华侨在国外的地位和中国的侨务政策中国人民向国外移居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明代向东南亚移居的逐渐增多。近百年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长期压迫剥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统治的结果,沿海地区人民,尤其...
    07-26
  • 第一次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的发起和召开1954年3月,印尼政府决定在科伦坡会议上提出召开亚非会议的建议。1954年4月28日至5月2日,印尼、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科伦坡举行会议。由于尼赫鲁对召开亚非会...
    07-26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通商及交通协定的签订和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在拉萨、亚东、江孜以及噶大克等地驻有代表、商业代表和贸易站,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并在西藏...
    07-26